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讲师博文 > 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10种CNN卷积神经网络 经典架构

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10种CNN卷积神经网络 经典架构 时间:2024-07-30      来源:华清远见

1. 介绍

什么是卷积神经网络(CNN)?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是一类专门用于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最常见的应用是处理图像数据,因为图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二维的网格。

CNN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的组合来提取和处理数据中的特征:

.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 这是CNN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在输入数据上应用卷积核(filters)来提取局部特征。这些卷积核在图像上滑动(进行卷积操作),生成特征图(featuremaps),从而检测到不同的特征如边缘、角等。

.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在每个卷积层之后,通常会应用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以引入非线性并帮助模型学习复杂模式。

.  池化层(Pooling Layer): 该层通过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减少数据的维度和计算量,同时保留 重要特征。常见的池化操作有最大池化(Max Pooling)和平均池化(Average Pooling)。

.  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 在网络的最后几层,使用全连接层将前面提取到的特征进 行组合,并生成最终的输出(如类别概率)。

CNN的主要特点

  局部连接和权重共享: 卷积层的卷积核在整个输入数据上共享参数,这显著减少了需要训练的参数 数量,提高了训练效率。

  空间不变性: 由于卷积和池化操作, CNN能够识别图像中的特征,无论这些特征在图像中的位置如何。

  层级特征提取: CNN的层次结构允许它从低级特征(如边缘)到高级特征(如物体的形状和类 别)逐步提取特征。

应用领域

   图像和视频识别: 例如,手写数字识别、面部识别、自动驾驶中的物体检测。

   自然语言处理: 如文本分类、情感
   医院图像分析:用于疾病监测、分割医学图像中的区域等。

   CNN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能力,成为了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首选模型。

2. LeNet-5

LeNet-5 是由 Yann LeCun 等人在 1998 年提出的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最初设计用于手写数字识别(例如 MNIST 数据集)。 LeNet-5 被认为是现代深度学习发展的奠基石之一,因为它成功地展示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强大能力。

架构

LeNet-5 的架构相对简单,由以下几层组成: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32x32 像素的灰度图像。

2. 第一个卷积层(C1): 应用 6 个大小为 5x5 的卷积核,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

3. 第一个池化层(S2): 应用平均池化(subsampling),窗口大小为 2x2,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 大小为 14x14。

4. 第二个卷积层(C3): 应用 16 个大小为 5x5 的卷积核,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0x10。

5. 第二个池化层(S4): 应用平均池化,窗口大小为 2x2,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x5。

6. 第三个卷积层(C5): 应用 120 个大小为 5x5 的卷积核,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x1。

7. 全连接层(F6): 包含 84 个神经元。

8. 输出层: 包含 10 个神经元,对应 10 个类别(数字 0 到 9)。

应用

LeNet-5 最初用于手写数字识别任务,并在 MNIST 数据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它展示了卷积神经网络 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的强大能力,为后续更复杂的网络架构(如 AlexNet 和 VGGNet)奠定了基础。

影响

LeNet-5 在当时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它引入了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组合,成功解决了图像数据的高维问 题。这一架构的成功证明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图像任务时的有效性,激励了后来大量的研究和应用。

3.AlexNet 

概述

AlexNet 由 Alex Krizhevsky、 Ilya Sutskever 和 Geoffrey Hinton 于 2012 年提出,并在当年的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中取得了显著胜利。 AlexNet 在比赛中远超其他参赛模 型,标志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架构

AlexNet 的架构比 LeNet-5 更加复杂,包括以下几层: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第一个卷积层(Conv1): 应用 96 个大小为 11x11 的卷积核,步长为 4,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5x55x96。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

3. 第一个池化层(Max Pool1): 应用最大池化,窗口大小为 3x3,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7x27x96。

4. 第二个卷积层(Conv2): 应用 256 个大小为 5x5 的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7x27x256。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

5. 第二个池化层(Max Pool2): 应用最大池化,窗口大小为 3x3,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3x13x256。

6. 第三个卷积层(Conv3): 应用 384 个大小为 3x3 的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3x13x384。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

7. 第四个卷积层(Conv4): 应用 384 个大小为 3x3 的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3x13x384。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

8. 第五个卷积层(Conv5): 应用 256 个大小为 3x3 的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3x13x256。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

9. 第三个池化层(Max Pool3): 应用最大池化,窗口大小为 3x3,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6x6x256。

10. 第一个全连接层(FC1): 4096 个神经元,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和 dropout( 50%)。

11. 第二个全连接层(FC2): 4096 个神经元,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和 dropout( 50%)。

12. 输出层(Output): 1000 个神经元,对应 1000 个类别,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

创新点

Alex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ReLU 激活函数: 引入了非线性的 ReLU 激活函数,使得训练更加高效。

   Dropout 正则化: 在全连接层使用 dropout 来防止过拟合。

  数据增强: 使用数据增强技术,如图像平移、翻转等,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并行计算: 使用两个 GPU 并行训练,以处理更多的计算量。

影响

AlexNet 的成功引发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它不仅证明了深度神经网络在大型数据集上的强大性能,还推动了后续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网络架构(如 VGGNet、GoogLeNet 和ResNet)的发展。

4. VGGNet  

概述

VGGNet 是由牛津大学视觉几何组(Visual Geometry Group,简称VGG)在 2014 年提出的,其代表    性论文为“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 。VGGNet 在 2014 年的 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其简洁的设计和优良的性能  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架构

VGGNet 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堆叠多个小卷积核(如 3x3)的卷积层来增加网络的深度,从而提取更丰富 的特征。最常见的 VGGNet 版本是 VGG16 和 VGG19,它们分别包含 16 层和 19 层可训练参数层。以 下是 VGG16 的详细架构: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卷积层组1:

o   Conv1_1: 64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24x224x64。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1_2: 64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24x224x64。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Max Pool1: 2x2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12x112x64。

3. 卷积层组2:

o   Conv2_1: 128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12x112x128。接着是 ReLU 激 活函数。

o   Conv2_2: 128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12x112x128。接着是 ReLU 激 活函数。

o   Max Pool2: 2x2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128。

4. 卷积层组3:

o   Conv3_1: 256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256。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3_2: 256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256。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3_3: 256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256。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Max Pool3: 2x2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256。

5. 卷积层组4:

o   Conv4_1: 51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512。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4_2: 51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512。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4_3: 51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512。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Max Pool4: 2x2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512。

6. 卷积层组5:

o   Conv5_1: 51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512。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5_2: 51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512。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Conv5_3: 51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512。接着是 ReLU 激活 函数。

o   Max Pool5: 2x2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7x7x512。

7. 全连接层(FC):

o   FC1: 4096 个神经元,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和 dropout。
o   FC2: 4096 个神经元,接着是 ReLU 激活函数和 dropout。

o 输出层(Output): 1000 个神经元,对应 1000 个类别,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

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且统一: 使用相同大小的卷积核使得网络设计和实现更加简洁。

   良好的性能: 在 ImageNet 数据集上取得了优秀的分类精度。

缺点:

  计算成本高: 由于网络层数多,卷积和全连接层的参数量大,导致计算资源需求高。

  模型较大: 由于参数量大,模型存储空间需求较大,不适合部署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

影响

VGGNet 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后续许多网络架构的设计,特别是使用较小的卷积核和增加网络深度的方 式。它成为了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基础模型,并广泛用于迁移学习中。

5. GoogLeNet (Inception) 

概述

GoogLeNet,又称 Inception V1,是由 Google 的研究团队在 2014 年提出的,并在当年的 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中赢得了冠军。该网络通过引入 Inception 模块,大幅提高了计算效 率和模型性能。

架构

GoogLeNet 的架构采用了 Inception 模块,该模块通过并行路径提取多尺度特征。整个网络包含 22 层 深的卷积层和 5 个 Inception 模块,以下是其详细架构: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卷积层:

o   Conv1: 64 个 7x7 卷积核,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12x112x64。 o   Max Pool1: 3x3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64。   o   Conv2: 64 个 1x1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64。

o   Conv3: 192 个 3x3 卷积核,步长为 1,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192。 o   Max Pool2: 3x3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192。

3. Inception 模块:

o   Inception(3a):

   1x1 卷积核输出 64 个特征图     3x3 卷积核输出 128 个特征图   5x5 卷积核输出 32 个特征图

  3x3 最大池化后 1x1 卷积输出 32 个特征图 o   Inception(3b):

   1x1 卷积核输出 128 个特征图   3x3 卷积核输出 192 个特征图   5x5 卷积核输出 96 个特征图

  3x3 最大池化后 1x1 卷积输出 64 个特征图

o   Max Pool3: 3x3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480。

4. 更多 Inception 模块:

  Inception(4a) 到 Inception(4e) 的结构类似,每个模块都包含 1x1、3x3 和 5x5 的卷积路径及 最大池化路径。

o   Max Pool4: 3x3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7x7x832。

o   Inception(5a) 和 Inception(5b):更深的 Inception 模块。

5. 输出层:

o  Average Pool: 7x7 全局平均池化,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x1x1024。
o   Dropout (40%)

o  全连接层: 1000 个神经元,对应 1000 个类别,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

创新点

GoogLe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Inception 模块: 通过并行路径提取多尺度特征,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表示能力。

减少参数: 通过 1x1 卷积减少参数量和计算成本,同时增加了网络的深度和宽度。

全局平均池化: 在最后使用全局平均池化代替全连接层,进一步减少了参数量和过拟合风险。

影响

GoogLeNet 的创新设计为后续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Inception 模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架构中,如后续的 Inception V2、 Inception V3 和 Inception-ResNet。其成功展示了通过合理设计 网络结构,可以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少计算成本和参数量。

6. ResNet 

概述

ResNet( Residual Network)由何凯明等人在 2015 年提出,并在当年的 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 战赛(ILSVRC)中获得了冠军。 ResNet 的关键创新是引入了残差连接(skip connections),解决了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退化问题,使得训练非常深的网络成为可能。

架构

ResNet 的核心是残差模块,通过增加跳跃连接,让信息可以直接从前面的层传递到后面的层。最常见的 版本是 ResNet-50、 ResNet-101 和 ResNet-152,分别包含 50、 101 和 152 层。以下是 ResNet-50 的  详细架构: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卷积层和池化层:

o   Conv1: 64 个 7x7 卷积核,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12x112x64。接着是 ReLU 激活函 数。

o   Max Pool1: 3x3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64。

3. 残差模块(Residual Blocks):

o   Conv2_x: 3 个残差块,每个块包含 3 层卷积:

   1x1 卷积核,减少维度   3x3 卷积核

   1x1 卷积核,恢复维度

o   Conv3_x: 4 个残差块,每个块包含 3 层卷积:

   1x1 卷积核,减少维度   3x3 卷积核

   1x1 卷积核,恢复维度

o   Conv4_x: 6 个残差块,每个块包含 3 层卷积:

   1x1 卷积核,减少维度   3x3 卷积核

   1x1 卷积核,恢复维度

o   Conv5_x: 3 个残差块,每个块包含 3 层卷积:

   1x1 卷积核,减少维度

  3x3 卷积核

   1x1 卷积核,恢复维度
4. 全局平均池化层:

o  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将每个特征图的大小缩小到 1x1。
5. 全连接层:

o   1000 个神经元,对应 1000 个类别,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

创新点

Res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残差连接: 通过增加跳跃连接,使得梯度可以直接传递,缓解了深度神经网络的退化问题。

 深度可扩展性: 由于残差连接的存在, ResNet 可以轻松扩展到数百层甚至更深,提高了模型的表 现力和泛化能力。

 简洁高效: 使用标准的卷积层和池化层,通过堆叠残差模块,保持了网络结构的简洁性和计算效 率。

影响

ResNet 的引入大幅度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训练非常深的网络成为可能,并在许多计算机视觉任 务中取得了最先进的性能。残差网络的思想不仅在图像分类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还被广泛应用于目标检   测、语义分割和其他领域。

7. DenseNet

概述

DenseNet(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由 Gao Huang 等人在 2016 年提出。

DenseNet 的关键创新是引入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s),使得每一层都与前面所有层直接相连。 这种设计不仅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还通过特征复用显著减少了参数量。

架构

DenseNet 的核心是密集块(Dense Block),在每个密集块中,每一层都接收所有之前层的输出作为其 输入。常见的版本有 DenseNet-121、 DenseNet-169 和 DenseNet-201,分别包含 121、 169 和 201层。以下是 DenseNet-121 的详细架构: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初始卷积层:

o   Conv1: 64 个 7x7 卷积核,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12x112x64。 o   Max Pool1: 3x3 最大池化,步长为 2,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64。

3. Dense Block 和 Transition Layer:

o   Dense Block 1: 包含 6 个密集层,每个层由 Batch Normalization、 ReLU 和 3x3 卷积组 成。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56x56x256。

o   Transition Layer 1: 包含 1x1 卷积和 2x2 平均池化,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128。

 

o   Dense Block 2: 包含 12 个密集层,每个层由 Batch Normalization、 ReLU 和 3x3 卷积组 成。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28x28x512。

o   Transition Layer 2: 包含 1x1 卷积和 2x2 平均池化,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256。

o   Dense Block 3: 包含 24 个密集层,每个层由 Batch Normalization、 ReLU 和 3x3 卷积组 成。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14x14x1024。

o   Transition Layer 3: 包含 1x1 卷积和 2x2 平均池化,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7x7x512。

o   Dense Block 4: 包含 16 个密集层,每个层由 Batch Normalization、 ReLU 和 3x3 卷积组 成。输出特征图大小为 7x7x1024。

4. 全局平均池化层:

o 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将每个特征图的大小缩小到 1x1。 

5. 全连接层:

o  1000 个神经元,对应 1000 个类别,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


创新点

Dense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密集连接: 每层都接收之前所有层的输出作为输入,这种连接方式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并促进了 特征复用。

  特征复用: 通过直接使用之前层的特征图, DenseNet 显著减少了参数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高效训练: 密集连接使得网络训练更加高效,并且容易优化。

影响

DenseNet 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深度学习模型设计的发展。其密集连接的思想在许多任务中得到了成功 应用,并影响了后续网络架构的设计。 DenseNet 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任务中均表现出色。

8. Inception-v3  

概述

Inception-v3 是 Google 在 2015 年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是 Inception 系列的第三个版本。它在Inception-v1 和 Inception-v2 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计算效率和性能。

架构

Inception-v3 的架构主要由多个 Inception 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使用并行的卷积操作来捕获不同尺度的 特征。以下是 Inception-v3 的主要架构特点: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99x299x3 的 RGB 图像。

2. 基础网络结构:

o   Stem 结构: 初始的 3x3 卷积层用于提取低级特征,接着是多个 3x3 和 1x1 卷积层用于进一 步特征提取和降维。

3. Inception 模块:

o   Inception-A: 主要由多个并行的卷积层组成,包括 1x1、3x3 和 5x5 卷积核,以及 3x3 最 大池化。这些路径的输出会被串联在一起,形成模块的最终输出。

o   Reduction-A: 通过组合 1x1 卷积、 3x3 卷积和最大池化,用于减少特征图的尺寸,提高计 算效率。

o   Inception-B 和 Reduction-B: 类似于 Inception-A 和 Reduction-A,但结构稍有不同,用 于提取和降维更高级别的特征。

o   Inception-C: 进一步扩展了 Inception-A 和 Inception-B 的设计,通过增加更多的并行卷积 路径来捕获更复杂的特征。

4. 全局平均池化和分类层:

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 将最后一个 Inception 模块的输出进行全局平 均池化,将特征图大小缩减为 1x1x最后特征图数。

。  分类层: 全连接层用于将池化后的特征图映射到最终的输出类别上。


创新点

Inception-v3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多尺度特征提取: 使用并行的卷积路径来捕获不同尺度和抽象级别的特征,使得网络对多样化的输 入数据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优化的网络结构: 通过精心设计的 Inception 模块和降维策略,提高了网络的计算效率和参数效 率。

  高效的全局平均池化: 用于特征图的最终汇总和分类,减少了全连接层的参数量和计算成本。

影响

Inception-v3 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领域。其优化 的设计和高效的特征提取使得它成为许多应用中的首选模型之一,同时也影响了后续的深度学习架构设 计。

9. MobileNet 

概述

MobileNet 是由 Google 在 2017 年提出的一种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架构,专为移动和嵌入式设备设计。其主要目标是在保持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的同时,显著减少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以适应资源受限 的环境。

架构

MobileNet 的核心设计思想是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这种卷积 结构可以显著减少计算成本。以下是 MobileNet 的主要架构特点: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深度可分离卷积层:

。 卷积层序列: 由深度可分离卷积和 Batch Normalization 组成,深度可分离卷积分为两步: 首先是深度卷积(Depthwise Convolution),然后是逐点卷积(PointwiseConvolution)。

3. 模块化设计:

。主要卷积块: 由多个深度可分离卷积层组成,每个块结束时可能会使用 1x1 卷积层来调整特

征通道数。

。 结构优化: 通过减少卷积核的数量和优化通道数来进一步减少参数量和计算量。

4. 全局平均池化和分类层:

。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 将最后一个卷积块的输出进行全局平均池化, 将特征图大小缩减为 1x1x最后特征图数。

。 分类层: 全连接层用于将池化后的特征图映射到最终的输出类别上。

创新点

Mobile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深度可分离卷积: 通过深度卷积和逐点卷积的组合,有效降低了计算成本和参数量,同时保持了模 型的表现力。

  模块化设计: 使用简单而有效的模块化结构,使得 MobileNet 在轻量级和高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 良好的平衡点。

  适应移动设备: 设计目标是在资源受限的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上运行,因此特别关注了计算效率和模 型大小的优化。

影响

MobileNet 在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实时图像处理、物体识别和边缘计算等 场景中表现出色。其设计理念和结构在轻量级深度学习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ShuffleNet 

概述

ShuffleNet 是由 Xiangyu Zhang 等人在 2017 年提出的一种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旨在在保持模型 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特别适用于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

架构

ShuffleNet 的核心设计思想是使用深度可分组卷积(Depthwise Grouped Convolution)和通道随机重 排(Channel Shuffle)。以下是 ShuffleNet 的主要架构特点: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为 224x224x3 的 RGB 图像。

2. 基础网络结构:

。    卷积层序列: 使用具有组卷积的深度可分组卷积结构,将输入特征图分为若干组,并在每组 内进行独立的深度卷积操作。

3. 通道随机重排(Channel Shuffle):

o   Shuffle 单元: 通过将特征图的通道分成多个组,并在组内进行随机重排,促进了信息的交 流和特征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表现力。

4. 模块化设计:

o   ShuffleNet 单元: 组合了深度可分组卷积和通道随机重排操作,形成多个 ShuffleNet 单元 堆叠的基础网络结构。

5. 全局平均池化和分类层:

。 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 将最后一个 ShuffleNet 单元的输出进行全局 平均池化,将特征图大小缩减为 1x1x最后特征图数。

。 分类层: 全连接层用于将池化后的特征图映射到最终的输出类别上。

创新点

Shuffle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深度可分组卷积: 使用分组卷积结构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

  通道随机重排: 引入了通道随机重排操作,促进了特征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了模型的表现力。

  轻量级设计: 在保持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适合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的部 署。

影响

ShuffleNet 在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上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尤其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表现出色。其设 计理念和结构为轻量级深度学习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相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EfficientNet

概述

EfficientNet 是由 Google 在 2019 年提出的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旨在同时优化模型的精度和效率。 其主要创新在于引入了复合缩放方法,系统地平衡网络深度、宽度和分辨率,从而在不同计算资源条件 下实现最佳性能。

架构

EfficientNet 的架构基于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基线网络,通过复合缩放方法扩展到不同的模型尺寸。以下 是 EfficientNet 的主要架构特点:

1. 输入层: 输入图像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模型调整,例如 EfficientNet-B0 使用 224x224x3 的 RGB 图 像。

2. 基础网络结构:

o   MBConv 模块: 基于移动端优化的倒置残差块(Inverted Residual Block),结合了深度可 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和扩展层(Expansion Layer),提高了模 型的计算效率和表现力。

3. 复合缩放方法:

。复合系数(Compound Scaling Coefficient): 通过联合调整网络的深度(Depth)、宽 度(Width)和分辨率(Resolution),实现最佳的模型缩放和性能平衡。
例如EfficientNet-B1 至 B7 通过不同的复合系数调整基线网络,适应不同的计算资源条件。

4. 全局平均池化和分类层:

。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 将最后一个卷积块的输出进行全局平均池化, 将特征图大小缩减为 1x1x最后特征图数。

。 分类层: 全连接层用于将池化后的特征图映射到最终的输出类别上,使用 softmax 激活函 数。

创新点

EfficientNet 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创新点:

  复合缩放方法: 系统地联合调整网络的深度、宽度和分辨率,确保在不同计算资源条件下实现最佳 性能。

  高效的 MBConv 模块: 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和倒置残差块,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表现力。

  模型族(Model Family): 提供了一系列从 EfficientNet-B0 到 B7 的模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 择合适的模型尺寸,灵活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影响

EfficientNet 在多个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色,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常常在保持较  高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计算成本。其复合缩放方法和高效的网络设计对后续的模型架构研究和优化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            

本文介绍了十种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包括 LeNet-5、AlexNet、VGGNet、

GoogLeNet(Inception)、 ResNet、 DenseNet、 MobileNet、ShuffleNet 和 EfficientNet。每种架构 都在不同的时期和应用背景下提出,旨在解决当时的特定问题,并推动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  发展。

关键创新点

1. LeNet-5 通过层次化的卷积和池化结构,实现了对手写数字的高效识别,奠定了现代CNN的基础。

2. AlexNet 引入了ReLU激活函数、大规模数据集(ImageNet)训练和GPU加速计算,大幅提升了图 像分类性能。

3. VGGNet 通过使用更深的网络结构和更小的卷积核,展示了深度在特征提取中的重要性。

4. GoogLeNet(Inception) 提出了Inception模块,通过多尺度卷积和减少计算量的方法,提高了 模型效率。

5. ResNet 引入了残差连接,解决了深度网络的梯度消失问题,使得训练更深层次的网络成为可能。

 

6. DenseNet 通过密集连接进一步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并实现了特征复用和高效的参数利用。

7. MobileNet 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显著减少了计算量和参数量,适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

8. ShuffleNet 引入了通道随机重排(channel shuffle)操作,进一步优化了轻量级模型的计算效 率。

9. EfficientNet 通过复合缩放方法系统地平衡网络深度、宽度和分辨率,在多种计算资源条件下实现 了最佳性能。

未来展望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架构和优化方法将持续涌现。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以下 几个方面:

自动化架构搜索(NAS): 使用自动化工具来设计和优化神经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和 效率。

轻量级模型: 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计算量和参数量,以适应更多资源受限的应用场 景。

多任务学习: 设计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统一模型,提升模型的通用性和应用价值。

解释性和可解释性: 提高模型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信任深度学习模型的决 策过程。

通过对这些经典架构的学习和研究,读者不仅能够深入理解CNN的核心概念和创新点,还可以为自己的 深度学习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上一篇: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10种CNN卷积神经网络经典架构

下一篇:AI 赋能大模型的下一个“风口”在哪?

戳我查看2020年嵌入式每月就业风云榜

点我了解华清远见高校学霸学习秘籍

猜你关心企业是如何评价华清学员的

干货分享
相关新闻
前台专线:010-82525158 企业培训洽谈专线:010-82525379 院校合作洽谈专线:010-82525379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5225号-5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25203号

回到顶部